前几天偶尔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看了几集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立刻就被那些青春奋斗的生动剧情深深吸引。当看到第十七集,冯程、覃雪梅等先遣队员们被大雪困在坝上十多日忍受冻饿面临死亡威胁时;当大家都陷入一片恐惧和悲哀之中纷纷留下最后的遗言时;而我们的主人公冯程,却意外地用一条板凳背面刻画而成的“钢琴”,为大家演奏了一曲无声的《命运交响曲》!当他常年劳动却依旧灵巧的指尖在那些手绘的“键盘”上跳动,当那些激越的音符在每个人心中慷慨激昂地响起时,泪水,刹那间从我的眼中夺眶而出。
青春就是永不言败。有句格言是这样的: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即使全世界都背叛了你,你也没有理由让意志消沉,你必须一次次握紧拳头仰头面对阳光。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于青春而言,都是一种历练和成长的路程。电视剧的主人公冯程,在经历了亲情爱情的死别和生离、领导同事的不解与冷嘲,经历了事业的一次次失败,经历了孤独、寒冷、困乏、绝望之后,依然坚守承诺、依然坚定信念、依然坚持誓言:一定要让塞罕坝变成林海,不种活树,一辈子不下坝!他靠着几本植树造林的书,忍受饥饿、寒冷、孤独,蓬头垢面像野人鲁滨逊那样,一个人在塞罕坝坚持了三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倒下又重新站起。还有后来上坝的女大学生覃雪梅,在面对大伙要不要“下坝避冬”的讨论时,她激动地站起来说:“我们是来征服塞罕坝这片荒漠的,选择下坝就是向困难低头,现在冬天还没有来到,我们就要先当逃兵吗?”正是这振聋发聩的演说,激励着所有大学生坚守坝上,没有退缩。
青春就要为梦而战。年轻人都有一句口头禅: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实现梦想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奋斗,除此而外,绝不会有“捷径”、也决不能靠“万一”。青春就是要用心编织梦想、努力实现梦想。电视剧主人公冯程曾画过一幅画,那是他梦想中的乌托邦:大树参天、绿草如茵、小河潺潺、鸟语花香……他在申请上坝之时曾大声呼唤:“一定要把塞罕坝变回美丽的高岭,让荒漠重现松涛林海,让梅花鹿回来,让会唱歌的小鸟回来,让春天回来!”梦想需要大胆假设严谨求证。覃雪梅是育苗的行家里手,但是苗子一出了苗圃,不是被高原阳光的强紫外线晒死就是被一场暴雪极度严寒冻死,连续三年也是一棵树没种活。当她听了冯程大胆提出的“全光育苗法”时,极为赞同,全力支持,最终,在马蹄坑造林大会战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塞罕坝种树成活率达到95%以上的巨大胜利。
古往今来,人们都把建功立业当成人生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不负青春韶华。年轻人如果不趁着大好青春成就一番事业,肯定是要悔恨终生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功立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个人命运同国家的发展前途、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真正的事业,方能无愧这火热的青春。塞罕坝造林的成功,不是靠某一个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实现的,而是靠着千千万万像冯程、覃雪梅那样把青春与生命无私奉献给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伟大事业的人们的集体主义实现的。冯程最爱朗诵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那些个“闫祥利”“武延生”们没有这样的情怀,迟早会被淘汰出局。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也只有把自己和集体的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样,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只有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汇成一体,才能真正让“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几代人的青春,几代人的奋斗,塞罕坝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2017年,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塞罕坝人用最美的青春谱写了一首人类改天换地的《命运交响曲》。今天,塞罕坝的功勋,彪炳史册,塞罕坝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