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一个人在责任感的驱动下,心无旁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都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看似平凡的工作变得意义非凡。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
很多人认为,只有专业的“手艺人”才需要“匠人精神”。其实不然。“匠人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它属于每一个立足岗位、认真负责、追求极致的工作者。基层干部亦是一样,无论身居何位、身兼何职,在工作中还需多些“匠人精神”,尽心尽力,才能把为民服务这件“平凡”的工作做好。
多些心无旁骛的专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干部总是不能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下功夫”拉帮结派、吃喝应酬者有之;“打算盘”以权谋私、投机取巧者有之;“耍聪明”搞“数字”调研、“填表脱贫”者有之......看似“加班加点”,实则只“忙”在了姿态上。“责守明则谋政专,勤于正事必疏于邪门”,被物欲困扰、被琐事羁绊的人,干什么工作都只能是心浮气躁、敷衍应付;相反,心无旁骛、沉静如水的人,才能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因此,面对复杂的工作内容、艰苦的基层条件,干部还需多些心无旁骛的专注,攻坚克难,把服务百姓的基层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多些精益求精的执着。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能凝神聚力、追求极致的从业者,才称得上是精益求精的“匠人”。有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奉行“拿来主义”,做“表面工作”,既不愿学习“充电”、更不愿刻苦钻研。长此以往,导致工作能力“负增长”,常常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窘境。迈入新时代,乡村振兴、精准脱贫中“无例可循”的“新问题”、“无从下手”的“棘手事”只会越来越多。基层干部作为服务群众的纽带,必须具备过硬的工作本领、较高的能力素质,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作为、精益求精的执着,将每一项事关百姓利益、事关群众冷暖的工作都做到极致。哪怕只是做一颗基层的“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的那一颗。
多些追求突破的闯劲。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匠人精神”的应有之意。日前,袁隆平带领技术团队,敢于挑战“不可能”,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并初获成功。他坦言,创新常常是“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继续跳,早晚要落在别人后面”。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基层干部必须有不断创新、突破传统的“闯劲”。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为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出“金点子”、为村民脱贫致富找“新路子”,在广阔的农村地区担起一份责任、干出一番事业。
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基层干部需多些“工匠精神”,以一种专注、一种执着、一股闯劲,全力以赴、踏实苦干,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找寻工作最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