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水平,近日,全市政协系统在河南林州市举办机关干部培训班。全市政协系统近40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通过课堂授课、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多角度了解和学习回龙村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
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姬耕耘参加培训并作专题党课辅导,市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郭红英主持开班仪式。
初冬时节的太行山层峦叠嶂、层林尽染,大家徒步走上险峻的挂壁公路,走进地处太行南麓的回龙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成为乡镇首富的张荣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提出修路的大胆设想,1997年筑路工程正式启动,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和无数艰难险阻,多名共产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于在山峰林立的悬崖上修通了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在陡如刀削般的绝壁上凿开1000米长的“S”型隧洞。
大家观看了张荣锁带领回龙村民在绝壁上凿洞修路、在大山中架线通电、在山村中发展产业的纪录片后,深切感受到了回龙村共产党员当年坚决要甩掉贫穷落后帽子的坚定理想信念,深刻理解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深刻内涵。在回龙精神雕像前,大家重温了入党誓词,谈及对回龙精神的感悟,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政协系统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以奋发作为、攻坚克难的工作劲头为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修建在壁立千仞太行山腰的红旗渠就像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上个世纪60年代,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同志率领十万修渠大军,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拼搏意志,克服了资金缺乏、粮食短缺、物资紧张、条件险恶等困难,用简陋的工具,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的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不仅改变了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纪念馆里的一幅幅图片、一座座雕像,生动再现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伟大奇迹,在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在红旗渠写满沧桑历史的渠墙上,仿佛可以听到当年修渠先辈们那铿锵有力的轮锤打钎声。走在红旗渠畔更多的是震撼,是被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所撼动,是一种禁不住让眼泪肆意流淌的深深感动。
60年代初,焦裕禄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短缺,为解决乡亲们衣食温饱,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不畏困难,艰苦奋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顽强地斗争。在焦裕禄纪念馆,全体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遗像敬献了花篮,一起向焦裕禄像三鞠躬,跟随讲解员的指引,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再现了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三害”(内涝、风沙、盐碱)的震撼场景,再现了焦裕禄当年访贫问苦、心系群众的工作场景,诠释了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两袖清风的一生。
一场场非常生动的党性教育活动,是一次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生动实践。大家纷纷表示,要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接受教育,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鄂尔多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