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这个让人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在我踏上林州这片土地时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太多的纪录、传记、访问!无数次的媒体曝光!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为“人工天河”。从1970年纪录片中可以感受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情怀和一心改变命运的迫切需要,带着浓烈的年代气息深深烙印在黑白胶带上!历史确如影像中记录的一样吗?我试着拨开历史的谜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红旗渠!
要讲红旗渠必然绕不开杨贵
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从1954年5月至1973年2月期间断断续续担任或兼任林县县委书记,文革期间(1966年12月至1968年4月)被罢官批斗。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至1979年林县县委和杨贵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扣上“四人帮帮派体系”的帽子,在全县展开批判,主要县委领导和劳模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
红旗渠也第一次迎来它的政治低潮期:有人说红旗渠是“黑心渠”,修建红旗渠是“劳民伤财”,一时间,整个林县变成了风声鹤唳。时间到了八九十年代,随着浊漳河水位的下降水资源匮乏,红旗渠又迎来了它的第二次劫难:对于以农业为生存之本的漳河两岸林县、涉县农民来说,两岸农民都把取水灌溉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可漳河水就那么多,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和日益发展对水量的需求,结果漳河成了一条“不安定”的河,由水引起的“战事”愈演愈烈,漳河上游成为全国水事纠纷的热点地区。
在这期间发生的大规模纠纷有:1976年、1991年、1992年、1997年、1998年、1999年沿河两县(涉县、林县)村庄又多次发生大规模械斗、炮击甚至炸毁红旗渠部分干渠的恶劣事件。2001年后红旗渠随着历史的发展,部分渠道常年失修,基本上失去了灌溉的作用。红旗渠实际上只能为林州间歇性补充水源。进入新世纪后历尽沧桑的红旗渠终于焕发出新春: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红旗渠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功能日益凸现,形成了以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游和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的“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的旅游品牌。昔日的“生命渠”变成如今的“幸福渠”。时至今日修建红旗渠早逝的建设者马有金、周绍先、路银、王师存、常根虎等如果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慨!
历史的局限性
某种程度而言,每个人都是当下时代的井底之蛙,受制于教育、学识、时代背景等。所谓伟人,正是在当时这个井底,比其它青蛙能爬得稍微高一点,但终究还是不能脱开置身的深井。我们拼命的在拨开眼前的迷雾,想努力认真的看清现实,没想到现实是残酷的,每一次的顿悟前都是无比煎熬的,没人可以预知三十年后浊漳河水位的变化。我们责备前人,正如后人批判我们。1960年的杨贵书记义无反顾的走上修渠的这条“不归路”,只为修一条解决全县迫在眉睫用水的渠。
历史作出了评判——因为局限,所以不朽
1979年杨贵书记在山东渤海农场时被批斗险遭粪桶闷死,后被闻讯赶来的民众救出。1990年杨贵任中央扶贫办顾问回林县时万人空巷,5分钟路程汽车硬是走了半小时。2018年4月杨贵逝世于北京,林州人民迎回了他们的县委书记,安葬在红旗渠旁!
一位当年林县老婆婆心疼的对杨贵说:你修这个渠,自己又没得着啥,还得罪那么多人,图啥呀!我无从得知杨贵回答了什么?我想回答众人的是:知我罪我,惟其春秋。历史选择了杨贵,杨贵作出了当时正确的抉择!十年坚守,一渠封神!尔后漫长的岁月中杨贵人生的起伏都与这条渠联系在了一起。亦如今天的红旗渠,渠水依然在静静流淌,默默凝视着林州大地!
2019.5.22日于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