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打赢脱贫攻坚硬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任务,既然是硬战只有“实干”才有“胜算”,也只有“干实事”才能 “聚民心”,脱贫不是报表上冰冷的数字,而是百姓暖暖的幸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把精准识贫、扶贫演变为“精准填表”“精准填空”“精准数据”,制作各种繁琐的表格、档案、展板。必要的痕迹材料是工作需要,也是体现工作成效的载体,但过度注重繁文缛节极有可能沦为形式主义,只会让干部心累、群众心寒。基层扶贫干部在“表表不息,查查不止”中“5+2”“白+黑”的工作,苦不堪言,脱贫攻坚的主角被弄得云里雾里。究其原因,就在于部分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不畅,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干部“干”的群众不明白,群众“要”的干部没有给。扶贫出发点是让群众幸福,其落脚点也应是获得群众赞同。扶贫工作越紧、任务越艰巨,就越容不得虚假,越需要干部群众同频共振,只有干部“所干的”是群众“所要的”才能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脱贫攻坚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一定要“实”字当头 ,坚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数字脱贫、系统脱贫、虚假脱贫,要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只有各级干部从实际出发,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大家一起加油干,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不一定要靠大举措、大投资来完成,关键要“用心”,要以群众为本,更要扶到点子上,帮到心坎里。不能让上级的政策在基层“变味”“走样”,扶贫政策的宣传不是发几张宣传册,在墙上贴几个标语就算完成任务。要避免政策水土不服,把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让贫困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背政策”。
脱贫攻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能急躁、冒进,而要多些耐心、细心,要用心融入帮扶家庭,真正摸清困难群众的家底家情,所思所想所困所虑,根据真实情况制定符合家庭实际的帮扶措施,并一一落实,让每一项措施都见实效,群众都能得实惠,让困难群众得到真正的帮助并感受到关爱。
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干实事上,增强群众获得感,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的力量,深度贫困堡垒并非“坚不可摧”。